29条经济学定律

1.250定律 

拉德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 名顾客。 

2.达维多定律 

达维多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产品,又第一个淘汰自己的老产品。

3.木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指,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

4.马太效应 

《新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 “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5.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 你只需要关注你特定的用户群需求。不要在意不相干人的看法。

6. 史密斯原则 

如果你不能战胜他们,你就加入到他们之中去。 不要试图做孤胆英雄。如果潮流挡不住,至少,你要去思考为什么。

7.彼得原理 

劳伦斯.彼得认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8.零和游戏原理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 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不要把目光一直盯在你的竞争对手上,不要花太多时间抢它的客户。我们把这些时间用来寻找互补的合作对象,挖掘新客户。

9.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 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 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如果你看准一个方向,你自己干,缺人手就招。不要轻易找同伴一起做,否则你会发现,日子似乎越过越快了,事情越做越慢了。

10.邦尼人力定律 

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你需要有计划。

11.牛蛙效应 

把一只牛蛙放在开水锅里,牛蛙会很快跳出来;但当你把它放在冷水里,它不会跳出来,然后慢慢加热,起初牛蛙出于懒惰,不会有什么动作,当水温高到它无法忍受的时候,想出来,但已经没有了力气。注意关注你的财务。不要等到没钱了再想怎么挣,你会发现那时候挣钱更难。

12.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当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

13.奥卡姆剃刀定律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因此受到迫害。然而,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已被历史磨得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载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丰富、深刻的意义。 

做得简单,再简单,简单到非常实用,而不是花俏。谷歌的首页为什么比雅虎好?

14.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 

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只换来20%的成果。 随时衡量你所做的工作,哪些是最有效果的。 

15.马蝇效应 

林肯少年时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里犁玉米地,林肯吆马,他兄弟扶犁,而那匹马很懒,慢慢腾腾,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时间马走得飞快。 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头,他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他就把马蝇打落了。看到马蝇被打落了,他兄弟就抱怨说:”哎呀,你为什么要打掉它,正是那家伙使马跑起来的嘛!” 在你心满意足的时候,去寻找你的马蝇。没有firefox,不会有ie7,firefox就是微软的马蝇之一。马蝇不可怕,怕的是会一口吃掉你的东西,像 ie当初对网景干的那样。 

16.最高气温效应 

每天最热总是下午2 时左右,我们总认为这个时候太阳最厉害,其实这时的太阳早已偏西,不再是供给最大热量的时候了。此时气温之所以最高,不过是源于此前的热量积累。 你今天的成绩,是你以前所做的事带来的。

17.超限效应(溢出效应) 

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凡事不可过度.

18.懒蚂蚁效应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很勤劳,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蚁窝被破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一个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现在为你带来一切。你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寻找新的可行的方向,以备万一。

19.长尾理论 

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 

20.破窗理论 

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21.“羊群效应”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地方还有更好的青草。  不要轻易跟风,保持自己思考的能力。

22.墨菲定律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23.光环效应 

人们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比较深刻、突出, 这种强烈的知觉, 就像月晕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认识。  不要轻易崇拜一个人或者公司、一个概念、一种做法。

24.蝴蝶效应 

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不管你做什么,你都应该关注新闻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机遇或者灾难可能就在那里。

25.阿尔巴德定理 

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 我赞同别人的点评: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26.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再简单不过了,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忽视遗忘。不值得定律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27.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28.高度定律

你站立的高度,决定了你的眼界,你的眼界决定你的修为,如其万人抗洪救灾,莫如你有神通让天不下雨,或让渠道泄洪更畅快,如其逃避有毒空气,莫如你瞬速的关掉毒源再请进空气,看到么,从高处从源头就这么高效而简单,你辛苦做一辈子做农民,莫如你做一天的科学家成绩贡献大,所以你在产业链源头与核心环节上的投入与努力,可能远比你在下游末节上要成功得多。一切方面你能让自己站得更高吗?

29.吃苦定律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不要幻想一夜暴富,不要幻想空手套白狼,这些都是不切实,不牢靠的,即使你庆幸瞎猫抓到死老鼠被你碰到了,你也是会失去的,没有经过坚苦的历炼,就像在沙堆里建大厦,是做不起来的,要想成功,必须咬牙流汗,甚至流泪,只有委屈痛苦,甚至耻辱才能撑起一个成功的男人!不要嫌弃钱小,慢慢赚,以小积大,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经济学四大定律

  一、供求定律

  一种商品的社会生产量、供应量与社会消费量、需求量之比与价格高低成反比趋势的经济规律,被称为供求定律。展开来说,也就是一种商品的生产量大了,供应量多了;而消费量、需求量不相应增加,或增加的少,或减少,这种商品的价格将下降;反之则上升。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将减少,这样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实力将被挫伤,导致一些生产者退出,导致该种商品生产量下降。反之,价格上升,生产者将获得丰厚利润,这将激发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充实生产者的生产实力,导致该种商品的社会生产能力和生产量上升。这种由供求关系影响决定价格变动趋势,影响决定生产状况、变动趋势的规律性现象,被称为供求定律,它也被称为市场规律,这一规律是经济生活中重要的自然规律。它是由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26#8226;斯密首先阐明的。

  由于这一规律性现象经常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能切实感受它,看明白它。因而它是很多人一点就通的道理,因此许多不懂学术的人都懂。学术界人说鸟都懂供求规律。这一定律可称为经济学里的“傻瓜”定律,因为傻瓜都能懂。

  供求定律、市场规律是客观规律,一些经济学者学懂了这一规律,就觉得自己掌握了客观规律,掌握了真理,就觉得自己了不得了。学识上就停留在这个水平。我不知中国的一些著名经济学教授到底是否是只有这个学识水平,还是深藏不露。只在报上变着花样讲市场规律、供求定律。现在这样的经济学教授成大群,整天在那呱嗒市场规律。

  二、权力、力量定律

  在广义生产中,在生产、分配、交换过程中权力力量占优势地位的,权力力量较大者获得较多的利益,成正相关关系;权力力量对比的差距与社会生产效率成负相关关系。这种规律性现象,称为权力力量定律,或权力力量规律。

  在生产中,产业主、管理者权力力量大者就可多占生产收益。在奴隶社会,奴隶主管理者有权力有力量对奴隶生杀欲夺,奴隶主、管理者就可将生产收益全部占有。而在劳动者获得自由后,不再是奴隶,业主权力相对小时,有自由权利的劳动者就可分享得到比当奴隶时多的收益。在工人联合起来,力量大,共同争取权利时,不再象单个工人任由比自己权力力量大得多的产业主管理者欺压时,工人就可得到比过去多得多的生产收益。垄断生产者的权力力量集中,比人数众多的但分散形不成力量的消费者更有力量,在交换过程中可获得较多的社会财富。而分散的生产者由于内部利益矛盾冲突,形不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时,在交换过程中,只能获得较少的社会财富。如果消费购买者是集中垄断者,则生产者在这种交换的过程中,只能获得很少的,勉强维持生存的收益。当打破垄断使权力力量分散形成交换双方力量相对平衡时,双方都能获得适当的收益。

  生产各方的权力力量差距大时,象奴隶社会,社会生产效率低。而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社会,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民众普遍过上物质财富丰富的生活。象垄断企业为获得较多收益,为提高价格,会有意减小生产量,生产量减小反而获得较多收益,少劳而多得,何乐而不为?这样使社会生产下降。而在打破了垄断后,垄断者不能再少劳而多得后,成为只能用优良的劳动服务才能获得较多收益者,这种曾被垄断的产品就会优质地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权力力量定律规律是影响决定社会经济生产的重要规律,对社会生产有着重大作用影响。要说不少普通老百姓也知道这些,象俗话说“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谁权大实力大,谁得的多”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老百姓不会象理论家一样论述理论。

  为什么主流经济学家只讲傻瓜定律?没有名正言顺地讲权力力量定律?一是因为供求规律表现的太突显,总让人看到它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而让人忽视忽略经济活动中其它东西的存在和作用。它的突出表现掩盖其它东西的存在和作用;二是凡获得较多社会财富者,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实力力量强者,虽然其中不乏知道自己成为大富者是靠其强大的权力实力,(靠勤劳和汗水换来的大富者们,也多多少少有象上面大富者一样的做法),有些作法是违背道德的,是讲不得的。因此他们不愿讲自己不道德的一面,决不会堂而皇之地讲自己如何使工人少得工资,如何克扣工人工资的手段和作为。他们只讲自己是勤奋,是运用智慧,抓住了机遇的。运用智慧,抓住机遇是他们愿大讲特讲的。讲自己获得高收入、高利润是市场使然。讲自己没有少给工人报酬(虽然有丰厚的利润,但只付给工人难以维持正常生存的工资)是劳动市场价格如此,是供求规律决定的,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资产阶级是社会政治经济实力强者,是强势话权者,他们的思想认识观点在社会占主流地位,统治地位。资产阶级把自己多占论说成是客观规律使然,是理所当然,是合理合法合道德。这套道理听起来蛮像真理,是那么回事。于是天真的不爱多想多考虑的很多人,不仅资产者,也包括执政者,广大无产者和学者就信它,不多想其它了。这就成了社会的主流认识、统治观、世界观,这种统治观、世界观对发现权力力量定律起到阻挡作用,起到掩盖作用。让人难以发现权力力量定律。权力力量定律是“傻瓜定律掩盖下的”定律。

  历史上独裁专制理论家搞个“君权神授”来蒙骗人,现代资产阶级理论家也搞个“君财神授”来蒙骗人。“市场使然,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是“君财神授”的“科学版”的解说词。因此听信“人穷富”是因为市场使然,听信大富者都是努力寻找机遇努力劳动者,是天真的傻瓜。而明白了权力力量规律作用的人是上升一个认识层次,对社会经济生活有了更透认识的人。因此只懂供求规律者、只信供求规律者是天真可爱的傻瓜。而既懂供求规律,又懂权力力量定律者是有了一定头脑,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这类人应该是少了份天真的中学生啦。

  权力力量定律规律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客观规律。你权力力量地位实力大了,你就会获得较大的收入。谁的大谁就获得高收入。权力客观规律与供求定律是影响经济生活的两个重大东西。是决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两大重要规律。是不以人的愿望而转移的客观规律。它们是描述解述经济生活的两大理论侧面。所谓左右派经济学理论,其实就是各偏激一面的理论。左派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是偏激在权力力量定律规律一面的经济现象描述解述,右派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是偏激在供求定律规律一面的经济现象描述解述。右派一面搞得较成熟较完善。马克思倾其一生心血只搞了另一面的一部分,很小很少一部分。其中还存在较严重错误。

 如果经济学者只学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哪学成的是有“一张小学文凭”的“天真可爱的小傻瓜”;如果只学左派经济理论,哪学成的是只有“半张小学文凭”的蛮横的令人憎恶的“半傻”。

  中国目前经济学者多数是即学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学西方主流经济学,是持一张半“小学文凭”。一张半小学文凭能否相当一张中学文凭?能否上升为中学水平?不能!要成中学水平,哪还要自己能分辨两个理论体系中哪些是真理,哪些是假理,能去伪存真,融会贯通的人。只有很少的天资聪慧的人达到准中学水平。虽然许多中国经济学者具备了两方面的知识底子,但由于少有辩假理去假理的能力,无法正确融汇,他们多数人实际表现,写文章讲话只能显示小学水平。

  三、公平与效率正相关定律

  大学者,具备某专项业务的主要基本知识的人,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和解决专业遇到的问题的人。什么知识水平能正确处理解决生产生活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学知识水平是应该基本达到和满足这一要求的。正确处理经常遇到的政治经济问题要具备什么样的经济学知识?要懂得公平与效率正相关规律的经济学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正确处理经常遇到的政治经济问题,使社会公平,经济繁荣,就能安邦治国,造福一方。而不会再象无知无畏的人,搞得民众极端穷困,受苦受难,搞得政权崩溃,战祸连天。

  理解掌握公平与效率正相关定律需要有极强的理性思维。它需要弄清公平是什么?效率是什么?对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效率进行定义,要对认识公平的难点、困难——人们对事实不认同;各种立场观点的人,对公平有不同地解说搞清。没理性思维的人是搞不清这些的。因而它也只能属于象征讲科学理性的大学。因而说公平与效率正相关定律知识属于大学水平。

  科学是要理性思维的,过去一些人认为经济学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另类科学,是不是科学的科学。其实经济学是与自然科学是同性质同样的科学。只不过认识弄懂建立它,比其它自然科学更难,需要更强的推理,辩理。所以它现在,也就是旧经济学还不是真正的科学。搞懂经济学的人要比搞懂自然科学的人需要更强的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目前经济研究队伍,不少是“理科”学不好,只好学“社科”。加上旧经济学里讲信仰观点多,(违背理性认识方法)把经济学者变成信徒、迷信者。批量生产的多是“听话信教”的学生,难出理性的学者。难出具批判理性的,能分辩真理、假理的学者。不具有批判理性者,只会“听话信教”者到经济“大学”层面认识范围就“找不到北了”。

  由于公平与效率正相关定律论述较难,本文就不再细讲。(有兴趣的有能力的读者请阅本人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文,请到《中国学术城》网站搜索)。这里简单讲它和与它相联的经济学知识。公平与效率正相关是社会经济的规律性现象,是生产生活的客观规律。“一个社会公平了,这个社会就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公平了,经济衰退,国家穷困衰败,人民受苦受难。”效率的定义是指社会生产的多,人们享受的多。这个效率不是指某些人、某个集团的效率,不是指企业的利润。公平是由三个方面构成的,(一种)公平是会变成不公平的,没有一个能永恒存在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为了使社会物产丰富,人民幸福安康,执政者、政府就要用政策制度并不断调整政策制度,保持公平状态,建立静态动态平衡机制、制度,使社会保持公平状态,使民众过上幸福生活。如何运用适度阶级斗争来达到促使社会公平,促使经济正常高效运转,如何组织各阶级进行合法温和的斗争,如何控制避免形成激烈残酷的阶级斗争的知识;如何改革推行新政策,如何避免改革和推行的新政策失败,导致社会混乱。也就是如何实行和平演变的知识;如何将独裁专政制度向众主共和制度演变的知识;等等。

  公平与效率正相关定律层面的知识,是社会经济医术,是高超的政治艺术,是治国安邦的知识,是大学水平的知识。公平与效率正相关定律在经济学认识中,在把握处理经济问题的重要作用中是第一位的,从这个意义来讲可称它为经济学第一定律。

  为什么众多聪明过人的教授研究员的学识水平达不到大学水平呢?“找不到北了”?原因是经济学研究认识中存在五道“鬼打墙”。(关于“鬼打墙”请阅本人的《经济学研究认识的“鬼打墙”》)人难以不被五道“鬼打墙”所迷,它们使人入迷途而不能自醒。不仅不能自醒,有的还不能他醒。在别人指出其错误后,仍认识不到错误,仍自以为是,仍坚持错误。象经济学家张建华。经济学者要想达到经济学大学水平,就要认识经济学研究认识的“鬼打墙”,就要补充增强自己的理性思维,掌握科学认识方法。不如此,那就会永远留在中小学水平。

  四、社会运动变化定律

  如果在弄懂公平与效率正相关定律后,能更上一层楼,就会发现社会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发现认识了它,学者就成了通得此道的博士级的经济学家。其实社会运动变化定律就是在研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发现的。这说来很有趣,本人在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之难题时,一下发现两个定律,两个经济学大定律:公平与效率正相关定律,社会运动变化定律。再捋捋再顺顺,发现前面还有一个定律,还有一个大定律:权力力量定律。本人真是太幸运了,许多学者穷其毕生心血,也难发现一个科学定律,本人“一解”得三个科学大定律。

  社会运动变化定律,本人将它命名为“太一”定律。(为什么命名为“太一”?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本人的《经济学“太一”定律》)。何谓“太一”定律?何谓社会运动变化定律?就是:公平的制度有许多种,任何一种所谓的“公平”制度都存在缺陷。任何一种所谓的“公平”制度,都会受到人性“恶”——自私、自利的攻击。在人性“恶”的攻击下,制度的缺陷会被不断扩大,使制度公平性下降,不公平性上升,逐渐失去公平,演变成不公平的制度。不公平的制度导致社会生产效率下降,最终人们难以正常生产生活。这时人们就要改变旧的不公平制度,设计实施“新”的公平制度。“新”的制度又会受到攻击,产生新问题,变成不公平的制度。人们为正常生活,就要不断修正旧制度,实施新制度,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克服由人性恶产生的不同问题。最终,社会生产生活出现的问题;实施的政治经济制度,人们由经济问题产生的各种思想意识——成循环演变运动。

  达到认识社会运动定律的学识水平的学者,就消除了没有了对制度的迷信,对所谓“真理”的迷信。就会主动地认识各种制度的公平合理之处;认识各种制度的缺陷;认识人们攻击它产生哪些问题和认识人们在制度问题环境里产生的思想认识。在认识了各种制度下,人们在各种制度的表现后,学者就成了对人类社会全知的,具有洞察力的,有预见的,得道的博士级的大家。